2014年6月8日星期日

收購老酒-鑒藏老酒必備功夫:不開瓶,辨真僞


  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收購老酒,此發明使中國曆史上産生了無數的名酒佳釀,令無數英雄爲之“折腰”。老酒作爲能喝的古董,正越來越被“食不厭精”的老饕和“貪杯”者們發掘和消耗。剩下的,價值只會越來越高,這也是老酒收藏的最大特色。但和同年代的洋酒相比,中國老酒的價位只是零頭而已。

  國外的名酒保存百年以上的屢見不鮮,名酒收藏更是綿延不絕,中國的名酒收藏何時能見彩虹?

  老酒,喝也文化,藏也文化

  首先是飲用價值。衆所周知,中國白酒通常沒有保質期。酒在存放過程中,會産生多種酯類物質,就是俗稱的“醇化”過程。各種酯類會産生各種特殊的香氣,但這種醇化是非常緩慢的,所以,白酒通常是存放時間越久越好。其中以純糧釀造的高度白酒最適宜久藏,低度酒和“勾兌”酒就不易久藏。

  其次是懷舊。酒液、酒瓶、酒標、酒包裝,甚至歲月刻在酒瓶上的印記,無不映射著那個時代的特征和烙印,給經曆了那個時代的人濃重的懷舊氣息。即使沒有經過那個年代,也能感受那份厚重的力量。

  總之,鑒藏老酒是很“文化”的事情,喝也文化,藏也文化。

  新中國成立後到90年代的老酒,最具收藏價值

  自1952年起到1989老酒收購年止,國家共組織了5次全國範圍的評酒會,先後評選出了17種國家名白酒,涵蓋了我們常說的“四大名酒”“八大名酒”“十七大名酒”。分別是:茅台酒、汾酒、泸州老窖、五糧液、董酒、西鳳酒、洋河大曲、雙溝大曲、郎酒、劍南春、全興大曲、古井貢酒、宋河糧液、特制黃鶴樓、武陵酒、寶豐酒、沱牌曲酒。

  這些國家名酒,曆史悠長,質量穩定可靠,處在老酒收藏的第一線。此外,一些當年獲二等獎的國家優質酒以及“省優”“部優”、全國各地的地方名酒,也可以入藏。

  從年代上劃分,一般來說,新中國成立後到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老酒最具收藏價值。那時期,正值計劃經濟,各酒廠並非以經濟效益爲主,甚至在生産上不考慮産量、不計成本,反而成就了好酒。

 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,全國的酒廠紛紛改制,部分酒廠盲目抓産量、講效益的結果是酒質的下降,再加上一段時期“勾兌酒”橫行(傳統釀酒耗糧巨大,成本很高),有的傳統名酒廠也跟風而上,産品質量自然令人堪憂。

  當然,現在的白酒也有很多恢複傳統工藝釀造的佳品,其包裝更是無可挑剔,入藏這樣的好酒若幹年後不也是古董老酒嗎?

  包裝是老酒長期保存的關鍵

  要想使老酒長期完好地保存下來,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。比如酒精度數、貯存環境,溫度、濕度、運輸、包裝等,其中包裝是長期保存的關鍵。

  民國以前,中國的酒廠多爲私營的作坊式,酒的容器大多爲陶制的酒壇,由于産量不大,銷售以散酒爲主,大多供應本地市場。成品酒以陶罐、陶瓶爲主,也有瓷瓶,玻璃瓶的則很少。陶瓶、陶罐儲存酒時間長了一定會有滲漏,不易長期保存,加之我國地大交通不便,異地存酒是很困難的。所以至今保存100年以上或者60年以上的陳年酒絕大多數是散裝酒,均來自酒廠的酒窖。

 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,國家對酒類産品實行專賣制度,成立了中國專賣事業總,各地建有分,統一管理私營、公私合營、國營的各類酒廠的銷售。1953年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明確規定:酒精和國家名酒爲計劃供應之商品,由總掌握,統一分配。既然要“統一分配”,就需要“統一包裝”,玻璃瓶便應運而生。

  即使現在,分裝酒類的容器性價比最好的也是玻璃瓶,世界上大多名酒至今沿用最廣泛的也是玻璃瓶。名酒中可查到的汾酒玻璃瓶使用得最早,泸州老窖也很早就采用了玻璃瓶,茅台一直沿用當地産的上過釉的土陶瓷瓶,1966年以後才使用乳白玻璃瓶至今。

  爲滿足人民大衆的需要,國家財政稅收、出口創彙的需要“統一管理、統一生産、統一包裝、統一分配”出來的新中國酒業,使得中國古老的釀酒技術綻放了光彩,成就了後來的“八大名酒”“十七大名酒”,也爲我們今天的國酒收藏夯實了基礎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