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提要] 國家旅遊局首次發布綠島旅遊《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》。起碼眼下來看,要讓中國人懂得去旅遊休閑,肯定是件急不來的事情。真要讓休閑旅遊成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,我們的目光就不能只盯在“閑”、“錢”和狹隘的權益上。
國家旅遊局首次發布《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》。報告顯示,中國國民工作日空閑時間僅爲3小時,占全天的13。15%,遠低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8個國家23。9%的平均值。調查同時顯示,從主觀上來看,中國國民旅遊休閑的願望還不夠強烈,人們更多選擇家庭式大衆化休閑活動,如看電視、聚會逛街、讀書看報、上網休閑等,而旅遊休閑則排名靠後。(5月22日《城市晚報》)
休閑這回事,無論閑庭信步還是日行千裏,看起來好像是個有閑有錢的事情,又或者是個權益權利的糾結,因此,《中國國民休閑狀況調查報告》發布後,各種吐槽聲與抱怨反思聲不絕于耳。這些話當然都有理,就像老歌《我想去桂林》唱的,年輕時沒錢、年長時沒時間,有錢有時間了又年事已遠。罵罵權益得不到保障也沒錯,加班費打水漂、探親假等于與狐謀肉——調查顯示,中國國民用于工作及相關活動的時間超過9。249小時,其中用于交通的時間超過1小時。每天匆忙趕路上班,又如何有看風景的習慣?
貌似差強人意的國民休閑狀況綠島,說起來個個都能找到解藥,事實果真如此嗎?譬如很多人說,當前,我國人均國高雄住宿內生産總值已經超過3000美元,這個數字足以支撐旅遊業的高速發展。但問題是,即便以官方公布的2012年基尼系數0。474來看,這個“人均”恐怕不能想當然以爲人人都如此;更重要的是,即便我們樂觀預估,還得承認一個現實——鉗制消費的要素,除了收入水平,還有收入預期,物價、社保等。面對動辄房價上萬的生存壓力、延遲退休的各種動議、內外部趨緊的宏觀走勢,“潇灑走一回”之後還要不要過日子呢?
這些年,從《國民旅遊休閑綱要》到《旅遊法》、乃至綠島住宿地方版的“休閑發展綱要”,政策法規層面的努力其實也並不少,譬如2009年的時候,北京就發布了休閑計劃試點工程、廣東也有了國民休閑旅遊計劃,但這些豐滿的想象,在骨感的現實面前,似乎並不樂觀。這顯然不是意識的問題——就像面對699萬史上之最的應屆生畢業,如果社會不能有效供給數字大致匹配的崗位,轉變觀念、革新思想就能天降職位?同樣,享受的事情,熱衷是天性,國民休閑狀況不理想,非不願、實不能。
起碼眼下來看,要讓中國人懂得去旅遊休閑,肯定是件急不綠島民宿來的事情。因爲橫亘在旅遊休閑之上的,還有很多“中國式”要素。隨便拎出幾個來,都夠折騰好幾年:譬如景點門票的問題,鳳凰古城是爲先例;譬如高速收費的問題,北京的機場高速也是樣本;再譬如油價問題,盡管“同步時間”做了調整,資源能源價格改革仍待破題……這些因素盤根錯節,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,擋住了我們出門散心的熱望。
真要讓休閑旅遊成爲中國人的生活方式,我們的目光就不能只盯在“閑”、“錢”和狹隘的權益上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